[回到版面]
回應模式
名 稱
E-mail
標 題
內 文
附加圖檔[] []
刪除用密碼(刪除文章用。英數字8字元以內)
  • 可附加圖檔類型:GIF, JPG, PNG,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
  •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。當回文時E-mail填入sage為不推文功能
  •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、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
  • 萬年短址:uuu.to/thuACG

檔名:1303372235945.jpg-(261 KB, 1600x1200) [以預覽圖顯示]
261 KB好書推薦:3096天 名稱: 冬澤春人 [11/04/21(四)15:50 ID:XO6FnRAM] No.4701  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498321
(以上為博客來連結,其中有作者訪談的短片)
很久以前在新聞上看過這位女生的報導,聽到她要出書寫下那3096個日子所發生的事,筆者就一直期待台灣能夠出版。終於在3月由商周出版,最近才讀完。以個人的想法來說,21世紀之後的出版作品中,是我最推薦閱讀的書也說不定。

作者──娜塔莎.坎普許,於1988年出生於維也納。在1998年3月2日(當時十歲),遭到綁匪──沃夫岡.浦里克羅皮爾所誘拐,監禁時間長達八年半。直到2006年8月23日才逃脫,沃夫岡也在她逃後,撞火車自殺。娜塔莎後來忍著後遺症,回到日常生活中努力生活,於2010年春天,大學畢業,在同年9月16日發表這本書。

筆者個人對書中有兩點感到蠻值得思考的。一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(不懂的人請搜尋維基百科);另一是社會機制對惡的認定。

在那八年半的青春歲月中,她被囚禁在不見天日的五坪大地下室中。之後又遭到綁匪暴力虐待、言語羞辱、剃光頭髮、半裸身體、幫他作粗重工作、被限制飲食而骨瘦如柴。這段期間,綁匪雖說是加害者,卻也是她唯一的生命線。在那人生重要的成長歲月裡,沃夫岡是她唯一能接觸到的人。

重要的是,綁匪沒有殺死她,也沒有性侵她。之所以綁架她,其實是綁匪擁有妄想症與偏執症。強烈的潔癖與被害妄想,使綁匪成為孤僻的人。但其實他是個渴望被愛與認同的可憐人,他與所有人一樣都渴望著幸福,心中也有個未來理想圖。這也是他之所以綁架娜塔莎的原因。不是為了錢,也不是為了性癖好,而是為了被愛與認同的綁架犯,其鎖定的被害者會是什麼樣的人?娜塔莎遭綁那天,因為跟母親吵架後離家上學去,那悲傷又可憐無依的模樣,這兩人就這麼遇上,於是沃夫岡綁架了她。

即使沃夫岡在社會上是個無惡不赦的罪人,但身為受害者的娜塔莎現在一點也不恨他。這其中的重點是什麼?

專家提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,這讓娜塔莎感到二度受傷。雖然她也知道這是什麼意思,但卻不認為自己是如此情況。這幾個簡單的字否定了她判斷自己經驗的能力,把她歸類成病態。這種歸類會使被害人詮釋故事的權威性大減,把這重要的經驗由他們的故事轉為症候群的產物。以下兩段引用書中內文:

接近綁架犯不是一種疾病,在犯罪體制中弄出一套保護裝置,好讓常態化的生活不受干擾,也不算是什麼症候群。相反的,它是在無法逃脫的情況下衍生的一種生存策略,而且總比動輒把罪犯歸類為嗜血狂魔,以及把被害人歸類為無助的羔羊等做法,更貼近真正的現實面。可是社會上卻總是拒絕往更深更遠處去看。

──擷取自182頁
內文總是過長 名稱: 冬澤春人 [11/04/21(四)15:51 ID:XO6FnRAM] No.4702 7推  
 檔名:1303372273557.jpg-(77 KB, 1000x800) [以預覽圖顯示] 77 KB
我在逃脫後,驚訝得說不出話來──倒不是因為我是被害人,無法讓整件事有所不同的緣故,而是獲釋後,這社會卻不見容於那些最細微的差異。在長達八年半的時光中,綁匪算是我生命中僅有的人,可是社會卻不容許我對他有任何的思念,甚至還不能暗示我需要一個這樣的宣洩管道,才能在不致遭到誤解的情況下妥善面對並解決發生的事。

──擷取自203頁

在娜塔莎身上,我們也許可以這麼說。所謂的「斯德哥爾摩症候群」其實並不存在。因為一般社會常識認為罪犯就是罪犯,受害者更是有譴責加害者的權力。然而受害者選擇包庇加害者,就是不正常。為受害者的行為冠上症候群,認為他們因受到迫害而生了病。娜塔莎因為沒有批判綁匪的行徑,遭到大眾的不諒解。但她的想法其實是非常自然的人性。與其說是心理學的問題,倒不如說是人類行為學的範疇。我當時看到這則新聞時,娜塔莎表示自己已經不恨綁匪,否則她會被仇恨淹沒自己。這也給了我們多了條選擇,除了仇恨以外,我們還有原諒可以選擇。當然,原諒比仇恨困難,但如果受害者當事人能辦得到,可以知道這不是不可能的事。

而在沃夫岡身上,也可以看到所謂罪犯的模樣。娜塔莎曾說她最不喜歡媒體的不實報導,憑著片段的消息編造出聳動的新聞內容,是對受害者的不尊重與再次傷害。從娜塔莎在書中對沃夫岡的描述,可以知道,其實犯人都跟我們所有人一樣都是有血有肉的人。可是一般社會大眾卻喜歡把犯罪者看作禽獸不如的魔鬼,不容許對他的描述有張人臉。即使沃夫岡有嚴重妄想與偏執症,但他的黑暗面並非無中生有,所有人都是在這世界中與他人互動而形塑下來。為什麼這世上有人被囚禁八年半,卻沒人救得了她?娜塔莎表示:這世上需要沃夫岡這種人,來揭發社會中的黑暗面,並剷除這個問題點。

娜塔莎在2006年逃離魔掌後,面臨到的是社會這個挑戰。警方認為背後有更龐大的勢力,以為娜塔莎在包庇他們而對她偵訊,直到2010年,這案件才以沒有共犯來結案。她除了收到鼓勵與安慰的信件外,也收過匿名的毀謗與威脅信。即使深受PTSD所苦,她仍努力繼續活著,並寫下這本書。我認為,對許多年輕朋友來說,這是本21世紀以來最值得閱讀的書之一。
裏小白: good!! (ZBCvPa8M 11/04/22 19:08)
幽: 我又掉坑啦~~~~~ (C1eJfj3M 11/04/23 10:01)
幽: 「他的黑暗面並非無中生有,所有人都是在這世界中與他人互動而形塑下來」這句好棒~ (C1eJfj3M 11/04/23 10:01)
冬澤春人: 一坑還有一坑深,一個願挖一個願跳,不然就是自挖自跳 (fcN4TZAw 11/04/24 01:33)
裏小白: 不管是什麼東西 坑都是很深的 會跳下去都是因為愛啊~ (kRlC2d5E 11/04/25 13:08)
Iven: (゚∀゚)。o0這個好棒ˇ 借轉到噗浪OwO (YIYQg1QI 11/05/01 07:44)
冬澤春人: ゚∀゚)ノok (n5ztRrzc 11/05/01 13:06)

【刪除文章】[]
刪除用密碼:
第一頁[0] 最後一頁